小鹏:拐点已至-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
按照市面上流通的说法,小鹏迎来了企业生涯的“拐点”。
企业发展跌进低谷的佐证是8月公开的财报:毛利率低到了-8.6%,净亏损达到了28亿元,同比增加3.8%,环比更是多了近5亿。小鹏高管在财报会议中估计,小鹏将会在2025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。
不过,种种痕迹似乎也在暗示着小鹏“翻身”的“拐点”即将到来。何小鹏在财报会议中表达了积极且乐观的态度,这种所谓的“底气”极大程度来自于两个月前发布的g6。一方面,小鹏对这款产品非常自信,在发布会上一度表示这将是小鹏的“iphone4”;另一方面,g6在销售上的数据确实足够“好看”,在上市首月,搭载xngp(xiaopeng navigation guided pilot)的g6的订单量超过4万,其中max版本占了70%。
这样的叙事逻辑其实很容易接受,这样一种在“报忧”中“报喜”的表达,极易让人感受到何小鹏的“信念感”。其实,这也并非何小鹏首次对自家产品寄予厚望,g9曾经也被何小鹏形容为“dream car”,甚至用保时捷在燃油车的划时代表现来对标g9对智能车的影响,但最终,g9因为产品策略上的失误,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,小鹏的口碑也受到不小的冲击。
所以,小鹏这次的拐点叙事,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效度,还是个未知数。
技术上的模糊态度
与q2财报整体呈现出的低迷气质不同,其中一组数据“不降反升”:在第二季度,小鹏研发开支为13.7亿元,同比增长8.1%,环比增长5.5%。这证明,小鹏表现出在技术上的死磕态度。
事实上,小鹏一直给大众的印象就是搞技术的“理工男”。多篇文章都指出,从一开始,小鹏就是少有敢直接站在特斯拉对立面,死磕技术的车企,在电动车企大多选择suv——因为这样降低不少技术成本——的时候,小鹏是为数不多研发轿车,并通过智能系统xpilot的研发,跟特斯拉过上几招的。即便是这次的g6,也与特斯拉的model y对标,并企图在技术上超越model y。
小鹏最近搞出来的技术是xngp。界面新闻指出,这是国内首个且唯一量产的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,界面还进行了一次测评,除了一些较为复杂的道路场景外,xngp已经能够自动完成本车道巡航跟车、超车变道、绕行静止车辆或物体、最优车道选择等动态驾驶任务。而在6月15日,小鹏宣布这项技术在北京正式开放,这也是首个在北京城区开放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。以目前多方的测评与使用体验来看,在xngp的加持下,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达到了l3-l4之间也就是说,小鹏实现了有条件自动驾驶,并部分具有高级自动驾驶的能力。
在已经卸任小鹏总裁的吴新宙看来,这也是g6在销量上成功的原因。
据何小鹏等人的发言,这一技术不久之后将实现无图,也就是不依赖高精地图,这将极大缓解自动导航对地图的技术依赖,以及支付高精地图的成本。
或许也正是小鹏在技术上的态度,让缺乏技术性的德国车企大众汽车青睐有佳,促成了罕见的中国企业对德国车企的“反哺”。7月26日,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,这次合作将以小鹏为大众提供技术为主,计划在2026年推出两款大众品牌的电动车型。可以说这是小鹏一个“搞技术的”目前得到的最大支持,在资金之外,差评认为这将为小鹏赢来供应商的信心,加快g6的产能爬坡,得到短暂喘息的机会。
(小鹏与大众ceo ralf的合影|图源何小鹏微博)
不过,这些技术上的成就也并非一开始就如此“亮眼”。g9本身就体现出小鹏在技术与产品之间的矛盾:看似多样化的配置方案实际上却模糊了技术卖点。消费者们也并不能从产品中即刻找到技术独特性,这又体现出小鹏对市场需求洞察的不足。最终,g9虽然在发布当月订单量达到了2.2万,但日后遭遇了口碑危机,大定(交纳定金,意向极高的用户)转化率不到1/4。不少消费者本就是看重小鹏的技术,但最后却难以买到与需求匹配的车型。
另一个小鹏在策略上的不足表现为,小鹏将销售端分为了直营与经销商两边,两者在管理模式上的不同,导致不同门店在销售后端得到的资源配置完全不同,汽车博主“涡轮增鸭”认为,这种模式导致小鹏存在着相当多的内部斗争,难以在争抢客户上占据优势。
后期,大概也是意识到了自身技术-产品上的过于不平衡,小鹏也表现出了对“搞技术的”接纳与反思,何小鹏已经表示,不能只“自嗨”地搞技术创新,要向客户端倾斜,“能感受到(技术)是最重要的。”另一个对搞技术的“解构式接纳”是,小鹏今年还推出了一件文化衫,上面印着“真搞技术的”。可以看出的是,小鹏对于技术的理解与心态开始慢慢清晰了起来,它一方面依旧强调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地位,同时也开始思考技术如何能被更好地“感知”。
从这一方面来说,g6是否能给小鹏带来“翻身”的命运还不好说,但这一产品已经象征着小鹏在变好的路上。
目前担任小鹏总裁的王凤英,甫一上任就把直营和经销商的销售模式合并统一管理,并修正了销售团队的合作模式。而在产品端,热衷于《聚焦》和定位理论的王凤英选择让“智能驾驶”成为小鹏的核心卖点,这极大解决了小鹏不知道如何把技术产业化的毛病,通俗点说,这相当于是在教搞技术的理工男如何把你的技术卖出去。晚点指出,目前小鹏的汽车销售极力选择让顾客试驾,来切近地感知技术,而并非只是在宣传技术。
并且肉眼可见的是,g6的版本比g9清晰了不少。从g9先前的车型具有15套选择方案,到现在g6给出的直观清晰的版本,可以推测是小鹏吃一堑长一智的自然结果,为了给后续产品留出空间,王凤英甚至将这款原名为g7的车型,改名为了g6。
“危险”的拐点
在g6的信心之外,“交付”成为悬在小鹏头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不少媒体都指出,g9产品策略的失败在供应商层面导致了货源的挤压,这促发了小鹏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危机,相关报道显示,小鹏的工厂内,g9的日产量仅有30辆,明显低于预期。于是,先前有大供给量的厂商不再信任小鹏,g6的生产只能面对寻求其他产能并没有饱和的厂商。
一个细节是,g6max版本不可缺少的激光雷达由名为“速腾聚创”的厂商供应,但因为小鹏对于max版本过于保守的预估,导致速腾的产能很难跟上小鹏的需求。tech星球认为,当下速腾很难说能否达到量产,这将会直接影响小鹏的“产能爬坡”与交付速度。晚点指出,这将让交付周期延长至12周。
也就是说,以目前的状态来看,g6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释放小鹏的压力,还未可知。媒体当前的调研显示,g6的交付时间并不乐观,往往需要等待至国庆之后,这很大程度上会磨损消费者的积极性。因此,g6还远没有达到直接解绑小鹏困境的光辉时刻。
这也是小鹏内部忧心的问题,何小鹏在财报会议中承认了产能爬坡的不足是因为max版本相关零部件准备的不充分,他还进一步表示了对提升交付速度的信心,目标会在四季度内单月交付量过万,在产供销规划中,小鹏正在商定如何将这一目标分解实现。
(g6在生产线|图源何小鹏微博)
危险还在小鹏之外。据36氪消息,特斯拉model3改版的新车型据传将在9月底集中交付。有趣的地方在于,初代版本的model3也被坊间称为“汽车界的iphone”,不少车企一开始也均以这款车作为对标产品。而不少特斯拉直营店目前已经开始准备新款model3的销售,加上特斯拉掀起的“降价潮”,这对g6的销售会产生多大的影响,是个未知数。
而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,何新宙给出的回应是xngp不输特斯拉的fsd。一方面,马斯克一直称fsd能做到“完全自动导航”,并且在6月,他还宣称fsd v12将取消beta版本,这预示着这一技术的完整版将在不久之后正式向用户推出。另一方面,近两个月不断有各路消息指向fsd将在中国加快投入市场,上海将会是第一个试点城市,从当前的局面来看,这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。国内的市场竞争也依旧严峻:蔚来的nop 于7月正式推出,华为的“全场景ads2.0”甚至通过甩卖来扩大市场。
所以回到故事开头大家都认为的“拐点”叙事,很大程度上g6的这种“拐点论”代表了小鹏本身对g6的期待,这是在叙事层面的拐点作用,但在这一拐点会如何印证上,对内,还至少要等到第四季度的交付,以及g6的产能问题将会如何解决,对外,特斯拉等一众车企的发力,也给小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写在最后
在g9的败局之后,一度有不少声音认为小鹏高光不再,一些更为玄学的“大师”还指出是“小鹏”的这个名字起的不吉利。坊间对于小鹏与大众合作以及g6发布的讨论中也呼应了这个梗,有媒体调侃道,要是这都还不能让小鹏好起来,应该确实要改个名字了。
未来规划上,还可以见到小鹏在“搞技术”上的持续发力。虽然吴新宙已经离开小鹏,入职英伟达,但乐观的声音认为,这并不会让小鹏失去技术,而是会带来新的技术合作模式。而无图版xngp在未来的应用,则又会助力小鹏的“开城”计划以及下沉的产业布局。

(g6搭载的智驾系统|图源小鹏汽车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官网)
种种迹象表示,对于小鹏来说,“拐点将至”。
参考资料:
1、晚点latepost:小鹏的g6产品往事
2、tech星球:小鹏“甜蜜的烦恼”:爆款g6难过交付关?
3、虎嗅:在下不才,要教德国人造车了
4、界面新闻:实测小鹏xngp智驾系统:行进在无人驾驶前夜,未来要摆脱高精地图
您可能也感兴趣:
官方微博/微信

每日头条、业界资讯、热点资讯、八卦爆料,全天跟踪微博播报。各种爆料、内幕、花边、资讯一网打尽。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,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。

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?
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?
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:
1.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;
2.在添加朋友里,搜索关注techweb。
为您推荐
参与双11优惠的“白宫甄选”游戏显卡究竟怎么样?
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在2023财年第二财季亏损17亿美元 同比收窄
理想ceo称长城系和吉利系都会转向增程式路线 后者高管否认
aeb论战公婆谁有理,用户选择和使用需擦亮眼
国产特斯拉电动汽车10月份出口近4.35万辆 环比增加但同比有下滑
arm公布上市后首份财报:营收首次单季突破8亿美元 净亏损1.1亿美元
特斯拉正式官宣:model 3/y长续航版涨价 最高涨2500元
外媒:比亚迪考虑在匈牙利建设汽车工厂 已有一座电动巴士工厂
苹果oled屏ipad pro最快明年推出 年出货量有望超过1000万台
更多
- 苹果oled屏ipad pro屏幕成本预计将接近2000元
- 理想汽车三季度获得净利润28.1亿元 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
- 外媒:特斯拉印度市场进口电动汽车预计将产自柏林超级工厂
- 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在2023财年第二财季亏损17亿美元 同比收窄
- 通用汽车旗下cruise将召回950辆自动驾驶汽车 解决碰撞检测系统问题
- 从上半年欧洲市场电动汽车平均售价来看 特斯拉竞争优势明显
- 研究机构: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容量销售规模同比大涨54%
- 全球汽车半导体面临新挑战 分析师称有库存过剩担忧
- 特斯拉从stellantis挖来制造质量高管 负责得州超级工厂质量控制
- 外媒称马斯克下周将同印度高官会面 洽谈内容包括建厂及降低进口关税